2020-21年度儿童福祉及发展资助计划
机构名称 | 计划名称 | 计划目的 | 活动形式 | 目标参加者 |
一年期计划 (12个) |
绿想成真(香港)有限公司 | 童游市区生态导赏大使培训计划 | 透过生态导赏培训,激发儿童的潜能,加强他们决策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 工作坊丶户外考察团及生态导赏团 | 小学生及其家长 |
香港才能教育研究会 | 乐童游计划 | - 鼓励儿童进行有益身心的体育活动; 及
- 透过亲子游戏套件制作,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 开幕典礼丶体验活动丶网上运动短片及游戏制作包 | 3至5岁的儿童丶6至17岁的中小学学生及其家长 |
香港伤健协会 | 爱与共融支援计划 | - 支援育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家庭,改善儿童的专注力丶情绪及认知能力;
- 增强亲子之间的沟通及了解,及发掘家庭强项;
- 提供机会让家长表达感受及分享照顾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压力; 及
- 透过与不同的群体互动及交流,消除歧视及隔阂。
| 小组训练活动及工作坊 | 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小学生及其家长 |
箧敲击乐团 | 童·击乐–「亚太儿童击乐大使计划」 | - 展现儿童的音乐及艺术潜能;
- 扩阔儿童视野,鼓励他们勇於表达自己的创意; 及
- 让儿童展现其音乐才能,与人分享艺术的乐趣,并在全港推广不同的艺术活动予青少年。
| 讲座丶日营丶工作坊丶快闪活动及嘉年华 | 小学生丶家长及公众 |
香港国际交流基金会有限公司 | 爱 - 保护我们孩子的心身灵 | - 让儿童认识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丶健康及心灵,自爱自重及提升自尊感;
- 协助家长明白父母有责任给予孩子健康的成长生活方式,鼓励他们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 及
- 提升老师对儿童权利的认识,教导学生爱惜生命,具勇气求助,及加强学生正向价值观。
| 讲座丶工作坊及分享会 | 小学3年级学生丶家长及老师 |
循道爱华村服务中心社会福利部 | 「艺游伴童行」计划 | - 为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家长提供情绪支援及建立支援网络;
- 提升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对个人情绪的了解,学习如何处理负面情绪,及建立正面自我形象; 及
- 提升社区人士对特殊教育需要的认识,及建立一个关爱的社会。
| 艺术治疗小组丶艺术小组丶亲子艺术小组/工作坊及体验活动 | 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及其家长和家人,以及社区人士 |
乐施会 | 《童我有话儿》社区互动教育剧场计划 | - 提升儿童自信心及自我效能感;
- 提升儿童对社区的归属感;
- 增加儿童及公众对自身权利的认识; 及
- 提高公众聆听及尊重儿童意见的意识。
| 工作坊丶戏剧训练班及表演 | 低收入家庭儿童丶家长丶教育工作者丶社工及公众 |
保良局 | 童你身心乐–多媒体教材计划 | - 提升小学生对游戏丶情绪丶社交及运动的认识,并加强教师及家长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了解; 及
- 提升公众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认识。
| 义工培训及多媒体教材制作 | 义工培训及多媒体教材制作 |
礼贤会恩慈学校 | I AM READY:我上小学了! | 与家长及教师分享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前儿童於升读小一时有机会遇到的困难,并提供有效的方法让学童尽快适应新阶段。 | 互动式教材制作及发布仪式 | 预备升读小一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前儿童丶家长及特殊幼儿中心教师 |
圣公会圣基道幼儿园(湾仔) | 身心康泰.乐童行 | - 让公众认识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性及不同游戏活动的方式; 及
-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及教育他们使用环保物料进行游戏。
| 讲座丶工作坊丶及嘉年华 | 幼稚园及小学学生丶家长及公众 |
明德儿童启育中心 | CDC 同 SEN同戏同乐日 | - 提高公众对及早识别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的关注;
- 为有需要家庭提供与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相关资源和支援资料; 及
- 巩固家庭的角色,并加强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前儿童及其家长或照顾者的支援。
| 同乐日(包括讲座丶工作坊丶游戏摊位及发展测试) | 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前儿童丶其家长及公众 |
友爱邻舍服务有限公司 | 友你可爱–跨文化儿童支援计划 | - 提升社区对少数族裔文化的了解及尊重,及创造无障碍成长环境;
- 协助少数族裔家长适应香港的生活,及推动家庭融入社会; 及
- 提升少数族裔儿童的中文能力,以协助他们克服日常遇到的沟通及学习困难。
| 工作坊丶资讯包丶家长互助小组及跨文化成长活动 | 华裔及少数族裔小学生丶家长及公众人士 |
两年期计划 (14个) |
Children's Museum Limited* | 玩学.探索.家 | - 让儿童在家中可体验不同种类由儿童主导的游戏;
- 提升家长及看护人有关自游戏的认识及知识;
- 让儿童和家长在家中可分配更多时间进行有意义的由儿童主导的游戏及学习活动; 及
- 推广由儿童主导的游戏的好处。
| 游戏制作包及家长小册子 | 0至10岁的儿童丶小学生丶家长丶照顾者丶教育工作者丶社工及公众 |
创意运动协会 | 童心同心桌上沙壶乐融融计划 | - 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改善身体机能,提升社交及情绪管理的技巧,培养兴趣及减少行为问题;
- 为育有有特殊教育需要子女的家长减轻情绪压力; 及
- 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及少数族裔学生能够融入朋辈及享受校园生活。
| 讲座丶训练课程及比赛 | 有特殊教育需要或属少数族裔的小学生及其家长 |
DADs Network Limited* | 梦想工房 | - 透过运动培养及发挥有注意力不足/过度活跃症儿童的运动能力丶专注力及毅力;
- 扩阔家长教养有注意力不足/过度活跃症子女的原则及技巧; 及
- 为育有注意力不足/过度活跃症子女的家长建立网上互助小组及支援网络。
| 运动课堂丶家长训练课堂及网上课堂 | 4至12岁有注意力不足/过度活跃症的儿童及其家长 |
凝动香港体育基金有限公司 | 凝动守护儿童体育学习平台 | - 建立一个有关儿童安全防护的网上学习资源平台;
- 为平台使用者提供知识及令他们了解自己在体育领域中有关儿童安全防护的角色及责任;
- 使平台使用者能教育及启发儿童在体育领域中有关儿童安全防护的知识,以加强儿童对於虐待及自我保护的认识; 及
- 提高公众的关注及采取行动的能力,以预防在体育领域中发生任何形式的虐待儿童行为。
| 网上平台丶研讨会及知识问卷调查 | 儿童丶持牌/业馀教练丶社工丶学校教师及家长 |
努力试课程训练中心有限公司 | 宝贝孩子乐同盟 | - 协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发展情绪管理丶沟通及感官技巧;
- 协助家长管理情绪,掌握训练技巧及建立和谐家庭;
- 提升义工的知识和技巧,以及促进互助; 及
- 提高公众关注及建立共融社会。
| 义工训练及服务丶讲座丶工作坊丶嘉年华丶感觉统合及体适能活动丶分享会及小册子制作 | 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丶7至16岁儿童丶育有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家长/照顾者及公众 |
竹园区神召会 | 至醒家长加油站 | - 提升家长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特性的知识,并加强他们的照顾技巧;
- 肯定家长对照顾子女的付出; 及
- 减少社会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标签。
| 学校及社区讲座丶日营丶训练计划丶嘉许礼及故事册制作 | 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丶家长及公众 |
香港循理会(社会服务部) | 「爱」运动·有「您」童行 | - 推广「健康生活由运动做起」;
- 让参加者学习如何管理情绪及提升人际关系; 及
- 提升参加者的自信心丶成就感,培养他们的正向思维及传递互助讯息。
| 体适能短片丶训练小组丶义工服务丶健康讲座及成果展览 | 小二至小五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及其家长或亲属 |
香港儿童权利委员会有限公司 | 校园我有Say | - 推广《儿童权利公约》第12条中提及有关儿童表达意见及参与的权利;
- 鼓励及支持学校推行校本活动,赋予儿童探索及决定自己学校生活的权利; 及
- 将儿童参与的优良做法推广予更广泛的社群。
| 儿童参与活动指南丶工作坊丶校本活动及调查 | 幼稚园丶小学及中学学生和老师 |
明光社 | 童途有爱: 保护幼儿身心灵计划 | - 家校携手,共建友善和谐校园;
- 教导儿童正确的身体界线及如何保护自己;
- 编制支援手册提醒家长正确观念及协助家长适时协助孩子远离危险; 及
- 轻松地加强亲子关系。
| 训练会,以及教具/教案丶游戏贴纸书丶儿歌音乐短片丶教育短片及家长支援手册制作 | 4至7岁的儿童丶家长及老师 |
香港大学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 | 及早识别儿童发展问题计划 – 给全港幼儿教师 | - 让幼儿教育工作者认识各样常见发展问题的早期徵状及迹象,协助他们及早识别及转介怀疑个案以作诊断及介入治疗;
- 提供实用资讯给教育工作者以协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建立发展技能; 及
- 为育有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前儿童的家长提供早期及深入的训练。
| 聚焦小组丶工作坊丶讲座及教育影片制作 | 幼儿教育工作者丶就读幼儿园或幼稚园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2至6岁学前儿童及其家长 |
城巿睦福团契有限公司 | 童享快乐社区 | - 培养青少年关怀社区的精神,加强他们的沟通能力及肯定其个人价值; 及
- 为本地及少数族裔儿童提供交流的机会,以共策共议手法,搭建儿童的参与平台,促进他们表达想法和感受的能力。
| 义工培训丶工作坊及共融体验活动 | 中学生/12至18岁的青少年丶3至12岁的基层/少数族裔儿童及公众 |
基督教联合医务协会幼儿学校 | 童玩.同戏 | - 根据儿童发展需要,增强游戏中自由探索的元素,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透过游戏提升儿童的正面情绪及幸福感;
- 令家长感受游戏对儿童发展及培养幸福感的正面影响及改善亲子关系; 及
- 提高公众对游戏对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性的关注。
| 家长训练工作坊丶游戏摊位及社交媒体宣传活动 | 2至6岁的幼儿丶老师丶家长及公众 |
和富领袖网络有限公司 | 小网红新星培训计划 | - 提供机会让儿童探索及表达自我并发挥潜能;
- 让儿童了解社会,以培养正面价值观; 及
- 连系社会各界关注及支援儿童的发展。
| 义工培训丶工作坊丶网上直播丶比赛及分享/总结环节 | 小四至小六的学生丶大专生(义工团队) 丶家长及公众 |
仁爱堂刘皇发幼稚园 | 「童」路人·爱共行计划 | - 舒缓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家长/照顾者的压力;
- 协助育有特殊教育需要子女的家长建立支援网络;及
- 推广一个了解丶关心及尊重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及其家长的文化。
| 家长讲座丶手机应用程式丶家长小组丶故事剧场,小组培训丶日营及展览 | 2至6岁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丶其家长/照顾者及公众 |
* 只有英文机构名称
备注:上述资料来自获资助机构的计划建议书,有关机构可能会因应实际情况而就部分活动作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