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儿童在後疫情时期因回复正常校园生活而面临的挑战」持份者交流会持份者的意见

  • 学生欢迎回复正常校园生活。他们对於能与同学丶朋友共聚谈天感到高兴。他们亦享受留在学校的时间,尤其是在小息和上体育课时做运动,以及参加多元化的活动。
  • 学生对面授课堂态度正面,因为他们上课时会更专注,学习也会更有效。虽然过程艰辛,但能在学习上取得进步,他们都很高兴。
  • 学校午餐较健康,部分参加者重返校园後体重下降。部分人宁愿佩戴口罩,以遮盖暗疮和面部表情。
  • 部分参加者对功课压力增加(包括功课丶测验丶默书丶上课时间过长)表示担忧,亦认为相连课节沉闷。他们睡眠不足,但又必须早起上学。他们在精神和身体上均感到有压力和疲倦。他们用於嗜好和与家人共处的时间也较少。
  • 部分参加者希望课堂上有更多乐趣和互动,以及教师在功课上提供更多支援。他们亦希望教师可安排更多学校活动,并与他们一起参与。
  • 一名参加者表示,部分中一学生在疫情期间与他人的互动不足,因而不懂如何与同学相处。学校应提供有关社交技巧和社交礼仪的课程,并在学生的情绪支援方面投入更多资源。建议推行可促进学生沟通的计划,例如閲读夥伴计划。
  •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 疫情期间,儿童主要接受电子学习,难以提升社交技巧。他们无法结交朋友,亦不了解交友的重要。有读写障碍的儿童难以在屏幕上识别同学和老师的容貌,团队合作能力亦较差。此外,他们普遍缺乏自信,与陌生人交谈会感到害羞。患有抑郁症等精神健康问题的儿童也较多。
    • 长期佩戴口罩影响儿童的社交发展。儿童因害怕染疫而深感惶恐,并因欠缺安全感而拒绝除下口罩。处於青春期的儿童对自己的外表缺乏自信,倾向以口罩遮盖面容。部分儿童自小佩戴口罩,无法从面部表情理解他人的情绪。
    • 长期留家抗疫对儿童的生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缺乏户外活动和运动令他们的体能转差,亦有过重问题。部分儿童出现了湿疹和气促等不同的健康问题。经常使用电子设备,令儿童较常出现视力问题。
  • 回复正常校园生活对儿童的正面影响
    • 儿童普遍渴望重返校园,与同学和老师见面,并乐於参加学校活动和户外活动。回复正常校园生活後,儿童恢复了较健康的日常生活模式,包括较均衡的膳食和有规律的睡眠习惯。他们在体能发展丶自理技能丶学习进度丶独立能力等各方面,均取得显着进步。
  • 回复正常校园生活的挑战及支援措施
    • 部分学生缺乏社交技巧,未能与人融洽相处。上课时,学生间中会有冲突。建议政府调配更多资源,提升校内社工服务和辅导服务,以期及早识别有不同需要的学生(包括特殊教育需要丶精神和情绪问题),并提供支援。
    • 学校应举办更多课外活动,例如旅行和探访,以丰富儿童的学校生活体验和增进其社会体验。
    • 家长对於跟进子女的学习进度丶指导他们做功课和温习以应付考试,感到很大压力。这对在职父母来说,尤具挑战性。应加强家长的精神健康和情绪支援,以纾缓他们帮助子女适应正常学校生活的压力。部分参加者提议举办有关情绪管理的工作坊,并加强家长互助网络。家长教师会可从会员中招募义工,向有需要的家长提供支援和辅导。
    • 部分学校较着重学业成绩,不大关注个别学生的情绪需要和学习进度。繁重的功课和学校活动对学生(尤其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及其家长造成负担。
    • 疫情期间,不少幼稚园学生学习受到影响。应向将升读小学的幼稚园高班学生提供更多支援,例如举办过渡活动和制订适应期,协助他们过渡至小学生活。
    • 儿童沉迷使用电子设备。应向学生提供如何正确使用电子设备的指引,并教导他们自律地使用电子设备和预防沉迷。此外,学校应制订阅读计划或课堂阅读时间,鼓励学生培养阅读实体书的兴趣。
    • 由於儿童难以决定应否除下口罩,政府可考虑提倡正确使用口罩的指引,并就哪些情况应除下口罩作出建议。
  • 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
    • 疫情期间,教师和学校社工难以识别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并安排他们进行评估,致使这些学生错过了接受介入服务的黄金期。此外,相关服务的轮候时间可能长达数年。建议政府缩短轮候训练和康复服务的时间,适时向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支援。
    • 部分参加者建议提供到校物理及职业治疗服务,并把到校学前康复服务的范围扩展至涵盖小一至小三学生。应设立社区健康中心,向有需要的儿童提供专业服务,并支援其家长,以加强社区支援。与此同时,每宗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个案的进度应由指定的个案经理跟进。
    • 有关特殊教育需要的公众教育应予以加强,以减低对该等儿童的负面标签和歧视。小学常识科的课程内容可用以教导学生关於关怀丶尊重和包容的价值。此外,建议举办更多家长讲座,以加强家长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子女的知识和技巧。
    • 新聘教师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了解不多,欠缺处理这些学生需要的经验。应向新聘教师提供更多培训和支援。
  • 其他
    • 部分家长不太了解学校个别科目电子学习的时间表,难以监察子女使用电子设备完成课业及/或上网课。他们建议学校应更好地协调各科目进行电子学习,并加强与家长沟通。
  • 回复正常校园生活的挑战
    • 疫情期间,学生缺乏与人相处和沟通的机会,社交和语言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他们不懂社交和课室礼仪,例如发问前要先举手。有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学生,特别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较过往为多。校内学生之间的冲突增加。部分学生患有社交焦虑症,没有信心在课堂上说话。
    • 鉴於电子设备和互联网日益普及,学生会面对网上性侵等潜在危险。屏幕的时间增加或会导致沉迷,影响他们的专注力和学习能力。
    • 暂停面授课堂期间,部分学生习惯晚睡,因此需要更多时间适应正常学校生活的时间表。他们上课时亦欠缺专注力。家长可能会在课馀时间为子女安排额外的补习班和课外活动,以期帮助他们跟上学习进度,但结果却令他们感到疲劳。
    • 学生与家长就使用电子设备丶不愿上学丶学习进度丶功课和考试等各种问题上,出现较多争拗。家长如承受巨大压力或情绪出现很大波动,较大机会会虐待子女。
    • 儿童自残和有自杀念头的个案有所增加。由於儿童的精神健康与父母息息相关,应给予家长更多支援,以便他们应付精神健康方面的挑战。
    • 疫情期间,部分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未能适时接受评估丶介入和支援。回复正常校园生活後,更多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有待评估和转介跟进服务。
    • 幼稚园教师有时因要处理溺爱子女长的要求而感到有压力。举例来说,有家长要求让子女上学迟到,好让他们可以多睡一会。
    • 幼稚园学生受疫情影响发展迟滞,尚未做好升读小学的准备。政府应为家长和儿童提供足够的支援,确保儿童由幼稚园顺利衔接至小一。
  • 支援措施
    • 应给予学生更多认同丶鼓励和嘉许,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此外,建议运用社区资源,丰富学生的学校经验。
    • 部分幼稚园学生不愿上学。建议在课堂上安排更多互动游戏和活动,增加他们上学的动力。
    • 学校应适时检视教学进度丶功课安排和考试时间表,帮助学生适应正常学校生活,例如以小组学习丶半日制授课作为过渡安排。政府应考虑调配更多资源,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支援,协助他们跟上学习和训练进度,以及为由幼稚园暨幼儿中心/特殊幼儿中心过渡至普通学校的学生提供支援。
    • 由於怀疑虐待儿童个案强制举报机制将会实施,政府应加强家长对保护儿童的意识,例如举办讲座或研讨会,向他们阐释有关法例。
    • 鉴於学校教育心理学家的服务承担能力有限,轮候评估和支援的名单甚长。一名参加者建议,政府应为轮候评估的学生推出更多支援措施,例如跃动同行先导计划。
    • 应透过研讨会丶讲座和工作坊,向家长提供更多关於亲职教育和处理子女行为问题的支援。亦建议为家长举办静观活动,纾缓他们的亲职压力。学校可协助成立家长互助小组,提供平台,让家长分享亲职资讯丶建议和困难,并互相支援。
  • 儿童的发展
    • 疫情期间,儿童缺乏运动,使用数码设备和互联网的时间增加,导致过重和体能转差等问题。鼓励儿童多进行户外活动,以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
    • 疫情期间,儿童很少与人相处,社交技巧的发展受到影响,自理能力(例如如厕能力)也转差。有幼稚园学生上课时要穿着尿片。亦有儿童有较严重的行为问题。
    • 越来越多儿童因情绪问题而寻求医疗服务。他们对除下口罩感到焦虑,并避免在学生饭堂进食。儿童与家人之间因适应和恢复日常生活而起的冲突也有所增加。
    • 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发展最受影响。他们的社交技巧丶专注力丶身体活动和协调能力,以至进行日常任务的能力均出现倒退。佩戴口罩窒碍了他们的语言发展。他们亦对与人见面和交谈感到焦虑。
  • 回复正常校园生活的挑战
    • 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高中生须准备公开试,而初中生的学习技巧则较差。
    • 部分学生不习惯上课时间表和全日制上课模式,上课时出现疲态。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因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情绪也会波动。
    • 部分学生(包括跨境学生)不愿上学。隐蔽青年持续缺课的问题值得关注。应及早識别缺课学生的个案,并适时介入,以协助他们尽快重返校园并定时上学。
    • 少数族裔学生的学习进度明显减慢,尤其是中文科目,因为他们在家中不会接触中文,而家庭支援亦较差。他们的功课表现并不理想,部分学生欠交功课。疫情期间,他们有机会在社交平台接触到更多网上不良资讯,例如毒品和暴力。
    • 教师因工作量激增丶教学模式转变丶须处理学生各种问题(例如情绪和行为问题丶学习进度等)并提供支援而感到有压力。教师亦认为与溺爱子女的家长沟通,十分困难。有些参加者则对教师的健康(例如感染2019冠状病毒病康复後出现脑雾徵状)表示关注。
    • 正确识别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并适时评估和介入非常重要,尤其是小二至小三学生,因为他们在疫情期间正就读小一,情况可能会被忽略。此外,教师有时难以确定学生是否有特殊教育需要,还是只因为疫情而表现未达标准。
    • 有参加者表示,学校回复正常运作後工作量增加,导致校工丶幼儿工作员等支援人员人手不足。由於清洁和消毒校园等感染控制措施应予加强,因此应检讨校工的人手比例。
  • 支援措施
    • 为处理日益增加的学生行为和纪律问题,应为教师提供更多支援,及加强有关课室管理的教师培训。教师应接受培训,以了解学生的精神健康和情绪问题,以及如何识别学生的不同情况,并适时提供支援或转介至其他专业服务。
    • 有参加者建议政府兴建更多设有感官刺激设施的游乐场和公园,以促进儿童身体健康和发展。
    • 很多家长不确定子女是否发展迟缓,还是因为疫情过後,需要更多时间追上学习进度。建议为家长提供有关儿童发展的教育,令家长对儿童发展进度有更深入的认识。
    • 应为取录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幼稚园提供额外拨款。到校学前康复服务每周提供一次,因此建议在幼稚园设立职位,负责协调训练和其他服务,并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支援。
    • 应扩大学生健康服务的服务范围,涵盖疫情期间因缺乏训练而出现发展倒退的学生,以便适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介入。
    • 建议教育局安排职业治疗师定期为学校提供服务,包括评估服务和提供专业意见。
    • 建议在中学举办由职业治疗师设计和提供的生命导向课程,协助高危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医疗丶社福和教育界的合作,对预防儿童和青少年药物成瘾和滥用药物方面的工作来说,确有必要。
  • 其他
    • 鉴於部分跨境学生暂时仍选择在中国内地上学,有参加者建议政府在决定停办收生不足的学校前,给予学校一年宽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