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参与
持份者参与
政府就「儿童在後疫情时期因回复正常校园生活而面临的挑战」持份者交流会收集的意见之跟进
持份者交流会之跟进行动
政府就「儿童在後疫情时期因回复正常校园生活而面临的挑战」持份者交流会收集的意见之跟进
- 教育服务
- 为支援家长照顾在学子女的精神健康,教育局自2023年12月起向公帑资助学校的家长教师会(家教会)提供「家长学生.好精神一笔过津贴」,以鼓励学校与家教会於2023/24至2024/25学年合办旨在支援学生和家长精神健康的家校合作和家长教育活动。
- 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家校会)致力帮助家长掌握各种相关技巧,以增进亲子沟通丶及早识别儿童精神健康问题和改善儿童心理健康。家校会曾与18区家教会联会及分区校长联会合办精神健康讲座,藉此协助家长了解子女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丶识别儿童情绪问题的早期徵兆,以及运用不同方法支援受压力或情绪问题困扰的子女。
- 教育局为教师提供「守门人」训练,使他们能及早识别有精神健康需要和有自杀风险的学生。在2017/18至2020/21学年,教育局为中丶小学教师提供「精神健康的专业发展课程」,包括18小时的初级培训及30小时的深造培训。由2021/22学年起提供经过优化的60小时专题课程,内容针对患有精神病的学生。这个专题课程能让教师了解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学生的特徵丶相关教育理论丶实用策略与技巧,以及有效的支援措施和实践方法。
- 为纾缓教师因工作量激增而承受的压力,教育局自2023/24学年起委托非政府机构或大专院校,为教师举办有关身心健康的工作坊和网上课程,以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教育局在2023/24学年为教师举办的工作坊和课程涵盖多个专题,包括精神健康丶表达艺术丶静观及生理健康。
- 为推广校园精神健康,教育局在2024年4月推出《4Rs精神健康约章》,涵盖促进学生精神健康的四项关键元素(即休息丶放松丶人际关系和抗逆力)。参与学校将签署《精神健康职场约章》,为员工提供有利精神健康的工作环境。
- 为提升教师推动家校合作和家长教育的能力,教育局自2020/21学年起委托专上院校每年分别为幼稚园丶小学及中学教师提供12小时的短期培训课程,以加强他们在照顾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儿童及与家长沟通方面的调解技巧。
- 教育局不时开办有关精神健康的专题教师培训课程,例如在2024年举办的40个精修培训课程和工作坊,旨在向教师和学校辅导人员介绍相关实用技巧丶辅导技巧和介入策略。
- 健康服务
- 医务衞生局(医衞局)在2023年12月推出「情绪通18111精神健康支援热线」,为有精神健康需要的人士(包括学生和照顾者)提供24小时的一站式支援。支援热线亦与四个相关政府部门(即消防处丶医院管理局(医管局)丶香港警务处和社会福利署(社署))和大约20个非政府机构设立转介机制,所提供的服务包括防止自杀丶精神健康服务丶家庭服务丶青少年服务和丧亲者辅导等。
- 医衞局会於2024年下半年联同社区机构在三间地区康健中心推出先导计划,为18岁或以上的市民提供精神健康评估。相关地区康健中心会与社区机构合作跟进经精神健康评估筛选为轻度至中度焦虑症或抑郁症的个案,主要由曾经接受精神健康训练的「心理健康主任」或社工提供介入辅导。至於高风险个案,将及早转介至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丶普通科医生或其他跨专业社区支援服务。
- 衞生署透过校本健康计划为家长提供健康推广活动,包括在中学举办以青少年为对象的优质外展健康推广服务,以及为家长举办的计划,旨在加强父母对青少年心理社交健康的认识,使他们能以正确技巧协助青少年子女度过成长阶段。衞生署亦於2019年推出「全校园健康计划」,为家长提供有关亲子沟通技巧丶亲职技巧及网络沉迷的工作坊和健康讲座。
- 衞生署学生健康服务为合资格的中小学生提供免费周年健康检查,目的是及早识别有健康问题的学生,务求适时提供建议和介入。周年检查会藉临床检查和问卷筛查来评估学生的健康状况,除生理健康外,亦涵盖精神健康和智力发展。有健康问题的学生将按情况,转介至学生健康服务辖下健康评估中心丶医管局专科诊所或其他机构,接受进一步检查或治理。
- 学生健康服务已推出青少年健康计划,以人生历程和跨专业团队的模式,向就读中学的青少年提供优质外展健康推广服务,当中包括为学生丶家长和教师而设有关青少年吸毒与禁毒的特定专题。
- 社会服务
- 为及早识别和支援有福利需要的学前儿童及其家庭,社署自2018/19学年起为津贴/资助学前机构(包括幼稚园丶幼儿中心和幼稚园暨幼儿中心)提供社工服务。有关服务自2022/23学年起恒常化。
- 从2019/20学年开始,社署在超过460所中学推行「一校两社工 」安排,以便及早识别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学生。社署亦会加强社区精神健康服务单位社工的培训,从而提升他们处理复杂个案的能力。
- 自2021/22学年起,社署进一步增加中学学校社工服务的支援人手,让学校社工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更深入的辅导和小组活动。学校社工联同社区持份者合办讲座丶小组丶活动等,以提高学生的精神健康及提升抗压能力,同时因应学生的需要作出转介。
- 由社署或由获资助非政府机构营运的65间综合家庭服务中心和两间综合服务中心,提供一系列预防丶支援和补救服务,向有亲职角色的个人及家庭给予支援,以增强其抗逆能力,从而提升家庭功能丶巩固家庭关系及培养对家庭责任的正面态度。
- 社署已在2024-25年度优化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的服务,包括强化及早识别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和及早介入。
- 跨政策局/部门合作
- 政府於2023年12月透过医衞局丶教育局和社署的跨部门合作,推行以学校为本的三层应急机制,为有较高自杀风险的学生及早提供支援。这项措施延长至2024年年底:
- 第一层:学校会透过校内跨专业团队优先照顾和辅导有较高风险的学生,为他们提供适时的协助或寻求专业辅导或治疗服务;
- 第二层:政府透过跨部门丶跨专业和跨界别合作,设立校外支援网络,为学校增强外援。教育局会协助把个案转介至社署统筹的校外支援网络队伍作出跟进;以及
- 第三层:医衞局会为有严重精神健康需要的学生提供医疗服务。
- 「医教社同心协作计划」(医教社计划)采用医丶教丶社协作模式,透过由医管局精神科护士丶专责教师和驻校社工组成的跨专业团队,为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学生提供支援。政府在2022年加强医教社计划,以便及早识别和安排有需要的学生接受专业支援。根据精神健康谘询委员会的建议,医教社计划将继续在多个范畴加强服务,包括改善个案管理;厘清来自医疗丶教育和社会界别专业人士的角色;加强参与学校在精神健康方面的内部协调;以及加强监察医教社计划的运作,例如处理学生拒绝跟进服务的问题。政府会与学校和非政府机构保持紧密合作,以便及早识别有需要的学生,并安排他们接受专业支援。
- 为鼓励儿童阅读实体书,教育局分别自2018/19学年及2019/20学年起推出「推广阅读津贴」和「幼稚园推广阅读津贴」。官津中小学及参加幼稚园教育计划的幼稚园均可申请津贴,用作购置阅读资源和举办与推广与阅读有关的学习/阅读活动。
- 为向学生推广健康使用互联网,教育局为学校提供《香港学生资讯素养》学习架构,并设立电话热线,支援有需要的家长丶教师和学生。
- 教育局推出「理智NET」校园嘉许计划,以推广健康使用互联网,并促进学校之间分享资讯及成功经验。教育局亦鼓励学校加入「网络成瘾」及「预防网上陷阱」等课题和举办相关活动,推广如何正确及安全上网,并提升学生对网络罪行的认识。
- 教育局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课程及资料套,以便学校推行与电子学习有关的家长教育。
- 教育局丶香港教育城和家校会每年均会合办讲座,介绍有效管教「电子世代」的方法,协助家长培养子女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使用资讯科技的良好习惯。
- 社署在2020年设立「心房子」Facebook及Instagram专页,并在2022年设立「心房子」YouTube频道,推广保护儿童和预防家庭暴力的讯息。为防范为性目的诱识儿童的行为,社署在2022年制作并播放一系列关於网络儿童性侵犯的宣传片,以唤起公众意识,防止儿童成为网络罪犯的猎物。
- 警务处在2024年3月举办专题研讨会,探讨以跨专业合作模式处理网络性侵犯案件。
- 教育局提供多种资助和资源(例如全方位学习津贴丶校本课後学习及支援计划等),以供举办课後活动,务求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为丰富学生的多元化学习经历,学校可灵活运用教育局的相关津贴,以举办实地考察丶服务学习丶游学团等活动。
- 为协助学生适应正常校园生活,教育局在2022年编订《小学教育课程指引》(试行版)(《小学指引》),强调学生身心健康与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校持续审视校本评估及课业政策。教育局制作了题为《有效益的课业》丶《课业政策齐优化 创造空间乐成长》和《评估求进》的短片,协助教师和学校优化并落实合适的校本评估及课业政策。
- 《小学指引》就衔接幼稚园与小学的措施提出建议,包括在小学一年级(小一)上学期以多元化评估代替测验和考试,以及为小一学生举办迎新活动,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
- 为使幼稚园高班学生顺利升读小学丶协助他们掌握自理能力,以及促进其生理丶情意和认知发展,教育局已编制《幼小衔接小锦囊》和《小树苗漫画系列:升小一篇》等不同刊物,让小一学生更快适应小学生活。
- 教育局一直采用多元化模式向儿童提供综合而整全的学习经历,其中包括游戏和美学/艺术。教育局亦为幼稚园校长和教师举办专业发展课程,协助他们掌握用以串连不同学习范畴与生活化主题的教学技巧,并把从游戏中学习的概念和做法付诸实践。此外,为配合教育的最新发展和应对儿童的学习需要,教育局已向幼稚园提供多元化的校本支援服务,涵盖「推动从自由游戏中学习」丶「培养幼儿探索精神(大自然与生活)」和「推行多元化艺术活动」等多个范畴。
- 学校应制订政策,让学生养成定时上学的习惯,并向他们灌输对学校教育的正面态度和价值观。此外,学校应拟备全面的及早介入对策,以便作出适时及适切的介入,向不愿上学的学生提供适切支援。此外,学校须在学生连续缺课的第七天向教育局汇报。当局会检视每宗由学校汇报的缺课个案,以确保适时介入。对於15岁以下的缺课学生,当局会提供辅导等介入服务,务使相关学生尽早回校上课。社署及/或相关社会服务机构可能参与其中,提供适切的专业支援服务。
- 教育局为学校提供家庭与学校合作活动计划资助,以供举办家校合作及家长教育活动,例如加强亲职技巧和情绪管理的研讨会/工作坊丶家长互助小组等。
- 教育局已委托大专院校/非政府机构,为小学及幼稚园学生的家长举办教育课程及活动。家长教育课程的重点之一是培养父母的正面态度,并加强他们应对子女行为问题及亲职压力的一般技巧。
- 教育局自2020年6月起推行全港性「正向家长运动」,透过广泛和多元化的途径推广家长教育。
- 教育局为教师职前培训课程订定中小学师资培训课程框架,其中「学生成长与发展」核心范畴明确提出教师应展现对推动家校合作的理解和能力,以及明白家长参与在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 家校会举办讲座,加深家长对子女学习及发展需要的了解。
- 为提高儿童对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一直推广较受儿童欢迎的活动,例如游泳丶儿童舞丶小型网球及儿童健体。为进一步鼓励学生恒常参与多元化的体育活动并建立健康活跃的生活模式,康文署推行跨界别合作,举办各种多元化的体育活动供学生参与。
- 为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及发展,康文署兴建及改建儿童游乐场,以提供游乐及感官刺激设施,让不同年龄和能力的儿童在玩乐之馀学习不同技能,以达致均衡发展。
- 及早识别及介入措施
- 为使家长更加了解儿童的发展的步伐,以便及早识别发展迟缓的儿童,教育局委托一间专上院校制订《家长教育课程架构(幼稚园)》和《家长教育课程架构(小学)》,并分别於2021年及2022年推出。课程架构的其中一个核心范畴是「认识儿童发展」。课程架构提供共同基础,让相关机构丶团体或组织透过举办全港丶区本丶校本以至电子学习模式的家长教育课程,有系统地为家长提供不同阶段和不同目标的课程。
-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务在全港母婴健康院推行「儿童发展监察计划」,以提升家长和儿童照顾者在观察与促进儿童发展方面的信心及能力,并为家长和儿童照顾者提供有关儿童发展和亲职教育的资料。
- 儿童体能智力测验服务
- 医衞局於2021年推出「跃动同行先导计划」,透过跨界别及跨学科专业人员,为患有轻度至中度自闭症谱系障碍和专注力不足及过度活跃症的儿童及青少年提供评估和治疗服务。先导计划在五个地区(即香港岛丶九龙中及九龙西丶九龙东丶新界东和新界西)设立跨专业的社区服务平台,由跨界别及跨学科专业团队为参加者进行统一评估并制订个人化支援服务。有关服务延长至2024年7月底。
- 衞生署在疫情期间持续提供儿童体能智力测验服务。测验服务实行分流制度,确保经护士初步评为情况紧急的儿童会获优先评估。
- 康复服务
- 社署自2023年9月起把「第一层支援服务」恒常化,并与「到校学前康复服务」融合。在校本综合模式下,各项学前康复服务的轮候时间持续改善,致使跨专业服务团队可为有不同程度特殊需要的学前儿童适时提供全面支援。
- 「到校学前康复服务」的跨专业服务团队提供到校训练及支援服务,对象为就读於参与服务的幼稚园或幼稚园暨幼儿中心且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六岁以下儿童。所有个案每六个月检视一次,以跟进个别儿童的进度。服务团队亦为教师丶幼儿工作员丶家长及照顾者提供专业支援。
- 除向学前儿童及学前康复单位提供服务外,服务团队亦会为有关家长提供支援,推广以正面的态度和有效的技巧培育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 支援学校
- 为协助公营普通学校照顾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教育局一直为学校提供额外资源丶专业支援和教师培训。学校可灵活而有策略地调配教育局所提供的人手和资源。教育局亦通过「校本教育心理服务」及「加强校本言语治疗服务」向学校提供支援,以照顾学生的需要。
- 自2015/16学年起,教育局已持续加强幼稚园教师职前及在职培训,提升教师照顾学童(包括有发展迟缓危机的学童)多元需要的能力。现有一定数目的现职幼稚园教师接受了相关培训,他们在识别和照顾有特殊需要幼儿方面,普遍已掌握基本知识和技巧。教育局会继续在幼稚园推广共融文化,并致力为更多幼稚园教师提供相关培训,以及发展实证为本的支援策略和教学资源套,协助幼稚园教师照顾学童的多元需要。
- 学校的专业人员,包括特殊教育需要统筹主任(统筹主任)丶辅导人员丶学校社工及校本教育心理学家,为有需要学生(例如有特殊教育需要丶精神及情绪问题的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援和辅导。学生辅导及支援服务涵盖全面的补救性丶预防性及发展性的辅导服务。统筹主任会带领跨专业的学生支援组,推动教师采用三层支援模式来照顾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
- 教育局於2021年9月推出「融情·特教」(SENSE)一站式资讯网站(edb.gov.hk),介绍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的政策丶措施及最新资讯。网站为教师丶家长及公众提供参考资料,从而帮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健康成长并发展潜能。
- 教育局制作了「融合教育实务篇」网页,内容包括学校在推行融合教育的实务经验分享,以增加公众对有关政策的认识及了解。常识科课程的核心学习元素和小学人文科的「必须学习内容」中,亦包含关怀别人及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人士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对家庭及社会福祉的关怀和关注。教育局鼓励学校在课堂内外举办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 教育局提供有系统的教师培训及学校讲座,介绍用以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有效策略,并定期举办地区或全港性的家长讲座,让家长掌握所需技巧和知识以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子女。
- 对於即将升读小学的有特殊需要学前儿童,教育局与社署丶衞生署及医管局设有协作机制,以确保收录相关学童的小学及早知悉他们的特殊需要,并向学校提供支援。自2019/20学年起,教育局已优化特殊教育需要资料传递机制,让社署资助的学前康复服务单位可将「儿童发展进度综合报告」传送到收录相关学童的官津小学或直接资助计划小学,以便作出适切的支援安排。机制有助家长了解学校所提供的支援,并能促进家校沟通。
- 现时设有既定机制,由衞生署丶医管局丶社署及教育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合作,为有特殊需要或有发展迟缓危机的学童提供各类服务。根据幼稚园教育计划,师生比例要求由1:15(校长计算在内)改善至1:11(校长不计算在内),让幼稚园教师有更多空间进行各类专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