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参与
持份者参与
「促进儿童愉快学习丶健康成长」持份者交流会
跟进事项
「促进儿童愉快学习丶健康成长」持份者交流会政府就持份者意见之跟进
评估及课业政策
- 教育局为学校提供指引,建议学校持续检视和优化评估及课业政策。在2022年9月公布的《小学教育课程指引》(《小学指引》)(试行版)中建议∶
- 学校在小一上学期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模式,代替以纸笔为主的测验和考试,并探讨将相关措施在其他级别推行的可行性,以减少默书/测验/考试的频次(《小学指引》分章五「评估求进」)。在《小学指引》分章六「有效益的课业」和分章九「各教育阶段的衔接」中亦提供一些运用多元化评估的学校示例,供学校参考和采用。
- 学校需制定合适的课业政策,以确保课业的布置(包括长假期课业安排)能达至质与量的平衡,亦能为学生创造全人发展空间,例如参与课外活动丶发展个人兴趣和有足够的休息时间等。为学校订定家课量或家课时数的「一刀切」硬指标,难以为有不同学习需要的学生带来有效益的学习。学校应订定和执行校本课业政策,按校本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专业决定(《小学指引》分章六「有效益的课业」)。
- 教育局每年透过不同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让校长和教师知悉上述的重点,并提供良好的学校示例以作参考。
学校课程
- 教育局十分重视学校推行宽广而均衡的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教育局已采取多元化措拖,包括提供资源和不同类型的全方位学习活动,以全面支援学校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兴趣,以及培养他们的知识丶技能和态度,从而照顾学生需要和应对未来的挑战。
- 教育局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应用学习课程,照顾他们各种各样的兴趣丶能力和抱负。自2021/22学年,高中四个核心科目的优化措施在中四级实施後,学校可透过整体规划所腾出的课时,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以照顾他们不同的兴趣丶能力和抱负。
学生的健康发展
- 教育局一直鼓励学校采用全校参与的训辅模式,透过跨界别的专业协作,为学生提供全面而广泛的支援。
- 《小学指引》内的不同分章均强调学生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幼稚园教育课程指引》亦提出幼稚园教育应以培育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以及帮助他们养成健康体魄为目的。
- 推行小学全日制提供较长的上课时间,让学校可更灵活地编排时间表,把教授核心课程丶举行联课活动丶提供辅导服务丶小息和午膳等时间作合适分配,从而在校内培育一个互相关怀而开放的学习文化。
- 教育局为学校举办多元化的学生成长计划/活动,以历奇丶团队及解难训练促进学生的抗逆力,培育他们自律和勇於承担的态度,建构积极正向的人生观。「校园·好精神」 (https://mentalhealth.edb.gov.hk/)及「家长智Net」(https://www.parent.edu.hk/)网页,向学校及家长提供各种有关学生精神健康的资讯及网上资源。
- 政府为学校家长教师会及不同地区的家长教师会联会提供资源,以举办家校合作及/或家长教育活动,协助家长帮助子女愉快学习和健康成长。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亦有就相关议题举办家长讲座。一站式家长教育资讯网页「家长智Net」(https://www.parent.edu.hk/)提供支援学生身心发展的资讯。政府自2020年6月起开展「正向家长运动」,旨在促进家长建立正向思维,帮助孩子快乐成长。
为有特殊需要儿童提供的支援
- 优化资源丶人手及专业支援服务
- 由2019/20学年开始,教育局推行一系列融合教育的优化措施,让公营普通学校有稳定的教师团队丶可灵活调配的额外资源,以及更充分的专业支援,以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这些措施包括:
- 把「学习支援津贴」推广至所有公营普通学校;
- 把「有特殊教育需要非华语学生支援津贴」推广至有取录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华语学生的公营普通学校;
- 提供职衔为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师的额外常额教席;
- 把「学习支援津贴」的第三层个别津贴额,增至第二层个别津贴额的四倍;
- 进一步扩展「优化校本教育心理服务」;以及
- 在公营普通学校开设校本言语治疗师职位等。
- 在特殊教育需要统筹主任带领下,学校的学生支援组按学生的个别需要提供分层支援(包括发展他们的社交技巧)。
- 学校应每年向教育局提交「全校参与」模式推行融合教育的自我评估报告,并在学校报告内阐明学校的融合教育政策丶额外资源和支援措施,以及把报告上载到学校网站,供家长和公众人士参考。为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学校亦须每学年向家长提供《学生支援摘要》。
- 教育局建议学校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在学习和评估方面提供适当的调适,并建立有效的渠道让所有家长和学生获取特别考试安排的资料。
- 教育局已优化转交资料机制和「及早识别和辅导有学习困难的小一学生」计划,以确保入读普通小学但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小一学生得到适时支援和及早辅导。为促进支援成效和家校沟通,学校须把「幼小衔接支援概要」的副本给予家长。
- 优化学校社工服务
- 自2018/19学年开始,教育局在公营小学及直接资助计划小学推行「一校一社工」政策,以进一步加强小学的社工及辅导服务。
- 自2019/20学年开始,社会福利署(社署)於全港460多间中学实行「一校两社工」措施,并相应增加督导及支援人手,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辅导及小组/活动,以提升青少年的抗压能力。
- 为及早识别及支援有福利需要的学前儿童及其家庭,政府在2018/19学年推出为期三年的先导计划,为全港资助学前单位(包括资助幼儿中心丶幼稚园及幼稚园暨幼儿中心)的学前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社工服务。政府已决定把「学前单位社工服务」恒常化,社署会以地区为本模式分阶段推行该服务。在2023/24学年,服务会在四个社署行政区(包括东区及湾仔区丶深水埗区丶大埔及北区丶以及屯门区)首先推出。
升学出路及生涯规划
- 政府一直致力推广职业专才教育,并鼓励年轻人按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升学出路及加入不同行业。
- 为了让青年人有更多展现才华的机会,教育局会以「职学联通丶多元发展」的策略,加大力度以多管齐下方式推广职业专才教育,与传统学术教育双轨并行,鼓励产教融合丶校企合作,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和就业机会,培育更多掌握应用技能的高质量人才。
- 政府会优化高中教育的应用学习课程,以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为扩阔学生对职场世界的视野,政府已在2022/23学年推出「商校合作计划 2.0」。
为教师及学校社工提供的支援
- 教育局定期为教师举办学生训育及辅导证书课程。教育局亦为在职教师提供有系统的培训课程,以提升他们照顾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专业能力。教育局会按需要为教师和其他学校人员举办与特殊教育及融合教育相关的研讨会丶工作坊和经验分享会。
- 教育局网页(http://www.edb.gov.hk/tc/LT_resources)提供支援学生学习的学与教资源。不同科目现行的课程架构亦为教师提供弹性,教师可按学生的需要作出调适/剪裁。
- 教育局已设立「教师阳光专线」,为教师及校长提供电话辅导及适切的支援服务,以协助他们处理工作压力或个人情绪问题。透过「教师阳光专线」计划,教育局为教师及校长举办压力管理和促进精神健康的课程。
- 至於支援学校社工方面,在小学「一校一社工」政策下,学校会获发「谘询服务津贴」以购买谘询丶督导或其他支援学校社工的相关服务,例如提供个案谘询丶危机事件紧急支援丶定期检视服务和专业培训。由2021/22学年开始,社署为中学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增加支援人手,让学校社工能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更深入的专业服务。社署亦为不同前线服务类别的社工举办预防和处理学生/青少年自杀的工作坊。
康复服务
- 「到校学前康复服务」的跨专业团队包括职业治疗师丶物理治疗师丶言语治疗师丶临床/教育心理学家丶社工和特殊幼儿工作员。
- 正在轮候到校学前康复服务的合资格儿童可申请「为轮候资助学前康复服务的儿童提供学习训练津贴」,尽早获得由认可服务机构提供的自负盈亏的学前康复服务。
在2019冠状病毒病下的支援措施
- 社署於2020年4月完成探讨在合适的现有福利设施内为三至六岁的幼儿提供课馀托管服务的可行性研究,并决定分阶段重整互助幼儿中心,将其转型为学前儿童提供课馀托管服务。服务旨在为有需要长时间工作丶工作时间不稳定或不规律丶有经济困难及/或社会因素,而未能为他们的学前儿童於课馀时间安排适切照顾的家长或照顾者,提供照顾服务。有需要的家庭可申请费用减免/豁免。
- 截至2023年2月,已有13间互助幼儿中心完成重整。
- 为小学学生提供的课馀托管(课托)服务,旨在为一些因工作丶寻找工作或其他原因而未能在课後时间照顾子女的家长提供照顾服务。为进一步支援工时较长/不固定及/或需在周末工作的家长,服务已由2014年12月起优化,在加强课托服务下延长平日晚间丶周六丶周日和学校假期的服务。而在课托服务收费减免计划下,社署提供全免丶半费减免或三分一减免的资助给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参与课托服务。於2022年底,为有需要家庭的儿童所提供的课托服务中心有199间,而加强课托服务中心有40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