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促進兒童愉快學習、健康成長」持份者交流會持份者的意見

  • 參加者在繪畫時鐘的活動中,分享他們的日常活動。他們每天的學習時間(包括上課和做家課)普遍是8至10小時,但與父母談話的時間則少於1小時。他們每天的睡眠時間普遍是8小時,而用於興趣(例如看電視、玩電子遊戲和打籃球)的時間平均是2至3小時。
  • 在學校生活的快樂程度方面(以10分為滿分,1分為最不快樂,10分為最快樂),68%的參加者給予的評分為6至9分,32%的參加者給予的評分為1至5分。
  • 在家庭生活的快樂程度方面(以10分為滿分,1分為最不快樂,10分為最快樂),79%的參加者給予的評分為6至9分,21%的參加者給予的評分為1至5分。
  • 不享受學習的原因包括:
    • 學業表現/成績帶來沉重的壓力,因為他們被告知,如希望前途一片光明,必須取得優異的成績,而且父母關心他們的學業表現,更甚於關心他們的興趣;
    • 課程緊湊,教師有時會在小息時繼續教書;以及
    • 過多家課和學校活動。
  • 參加者通常享受他們喜歡的教師及/或科目的課堂,亦喜歡有互動活動和與日常生活有關的課堂。他們認為,如有教師的指導、朋友的支持和鼓勵,以及家人聆聽他們的聲音和共同解決問題,可以改善他們的學習經歷。分組活動和小組教學也可提升他們的學習動機。
  • 參加者對交流會表示歡迎,因他們可藉着這個平台分享意見和感受。他們期望政府日後會舉辦類似活動。
  • 三分之一的參加者在學習中感到不快樂。大部分參加者認為學業壓力太大,並比較喜歡沒有考試。
  • 有關愉快學習的關鍵,參加者建議:
    • 應提供更多學習選擇(例如應用學習課程)和走出課室的活動(例如實地考察和遊學團);
    • 應容許學生選擇他們更感興趣的科目,並放寬大學收生的語文能力要求;
    • 應提供更多互動學習(通過使用電腦和短片),教師、家長和同學亦應提供支援;
    • 減少家課、背誦、考試、競爭和學業壓力,但增加休息和課外活動的時間;以及
    • 不論學業成績、種族和性別,教師應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
  • 健康生活的要素包括教師、家庭和朋輩的支持;足夠的閒暇時間;學習與生活的平衡;均衡飲食;充分休息;學業成績良好;以及追尋夢想。
  • 不健康生活的要素包括學業壓力、家長的期望過高和管控過嚴、健康和情緒問題、與朋友發生衝突、睡眠時間不足/睡眠質素欠佳、家課量和課後活動過多,以及沉迷電子遊戲。
  • 在融合教育方面,如學校過分着重學業表現,會影響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自尊心,因他們未能跟上同學的學習進度。
  • 在追尋夢想和學習方面,應給予學生更多自由、尊重、支持和鼓勵。參加者期望學校和家長能抽出更多時間,聆聽和理解他們的意見和感受。
  • 學校社工應獲分配更多資源,以便為有精神健康問題的學生提供更佳的支援服務。
  • 參加者按觀感對其健康作出評分(以10分為滿分,1分為最不健康,10分為最健康),60%給予的評分為6至8分,40%給予的評分為3至4分。
  • 參加者按觀感對其子女學習經歷的快樂程度作出評分 (以10分為滿分,1分為最不快樂,10分為最快樂),47%給予的評分為6至7分,41%給予的評分為8至9分,12%給予的評分為3至4分。
  • 參加者分享了子女的快樂學習經歷,詳情如下:
    • 通過互動遊戲和走出課室的活動(例如參觀和實地考察)學習;
    • 子女學習他們感興趣的科目;
    • 子女學業表現良好,獲得教師的鼓勵和學校的認同(例如頒授獎學金及展示其作品供同學欣賞);
    • 半日上課;
    • 減少家課;以及
    • 親子關係良好,這對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尤其重要。
  • 反之,兒童不快樂的學習經歷往往與以下原因有關:過多背誦、考試和家課;在短時間內通知考試和默書;教學進度緊湊;經常被教師懲罰和受到不公平對待;睡眠、休息和遊戲時間不足;校園欺凌;以及情緒問題。
  • 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下,學校實行半日上課,家長對有關安排普遍表示歡迎,因為學生在下午有更多遊戲時間。如有需要,學校亦可在下午為學生提供家課輔導和不同的學習經歷。
  • 學校不應過分着重學業表現,而應更重視加強學生的精神健康及培養他們的社交技巧。一名參加者建議就家課量訂立基線,並容許學生選擇是否完成基線以外的家課。亦可探討使用其他評核工具,以取代考試。
  • 小班教學有助兒童成長發展,因為教師可更留意個別兒童的需要,並與家長有更好的溝通。
  • 學校應有更多活動空間(包括室外空間),讓學生做運動和進行其他活動,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 學校會在長假期前安排家課,讓學生善用假期温習,但亦應為學生預留時間,讓他們可以輕鬆一下,與家人共敍天倫。
  • 應向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及其家長提供更多支援,詳情如下:
    • 學校應推行支援計劃(例如師友計劃),協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小一學生融入學校生活。
    • 應向家長和學校職員提供有關特殊教育需要支援服務的清晰資訊。學校亦應主動與家長溝通,以書面向他們介紹有關服務。
    • 為教師提供培訓,讓他們更了解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學校亦應積極向學生推廣促進共融校園文化。
    • 學校應善用教育局提供的額外資源,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的服務。
    • 應加強學校的專業支援服務,例如言語治療、發展分組活動和心理輔導服務。
    • 學校應靈活和適時地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作出適當的調整及提供相應的設備,以協助他們應付學校過多的家課、測驗和考試。
    • 應增加教育心理學家的人手,以縮短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接受評估和診斷服務的輪候時間。
    • 應向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家長提供足夠的情緒支援。建議學校為這些家長建立互相支援的網絡。
    • 政府可參考其他司法管轄區的做法,制訂特殊教育法,訂明校內教師的最低數目,而這些教師必須曾接受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培訓;並訂立機制,以處理溝通問題或協助就運用資源支援這些學生作出決定。
    • 應加強對少數族裔學生及其家長的支援,提供合適的翻譯設備,方便家長閱讀中文文件(例如子女的家課和學校通告)。
  • 每間幼稚園應有一名社工,以支援有福利需要的家長/家庭(尤其是在深水埗和天水圍等地區)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亦應為幼稚園提供教育心理學家服務。
  • 應為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輪候名單上的兒童提供更多支援。
  • 現時,教師的工作量很大,幾乎沒有時間照顧個別學生的需要。應推廣小班教學,以改善師生關係,並更適切地照顧學生的需要。
  • 讀書的目的是為了進入大學這社會價值觀和信念為學校、家長和教師帶來了沉重壓力。在現行學制下,所有中學生必須在中六參加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文憑試)。學生如欲較早投身職場,沒有其他途徑可供選擇。政府應為學生提供多元出路,並加強家長教育,令他們明白教育的目標。
  • 應安排校友分享會或講座,探討兒童全面發展和愉快學習的好處,以提高相關持份者的意識。
  • 學校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下實行半日上課,有關安排令基層家庭的經濟壓力增加。應為雙職家長提供更多課餘時間兒童照顧服務。
  • 部分參加者分享推行快樂校園政策的成功經驗,為協助小一和小二學生由幼稚園過渡至小學,他們無須參加考試。這些成功例子應與其他學校分享。
  • 教師在學生的教育和發展中擔當重要的角色,因此學校應注意教師的精神健康。
  • 應把小學由全日制轉為半日制,學校在下午可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輔導服務/活動,而學生亦可按其需要,選擇是否留在學校。
  • 教師分享工作中的成功經驗,包括舉辦的活動深受學生歡迎、學生樂於學習或有進步、良好的師生關係和小班教學。
  • 教師遇到的困難包括:在現行課程下,缺乏教學人手、資源和靈活性;工作量很大;以及學生在學業上競爭激烈,令家長、學生、學校和社會對教師抱有很高期望。他們並表示,因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而進行網上授課帶來更多困難,不但工作量大增,而且缺乏資訊科技支援。
  • 學生在小四以前仍可愉快學習,但自小四起便面對學業壓力。他們經常溫習至深夜,令身心健康受損。
  • 一些學生缺乏自信,學業表現欠佳時往往會產生負面情緒。應訂立機制,讓學生按其興趣和能力探索其他出路。應讓一些不欲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較早(例如中三)離開校園,而不是在中六參加文憑試後才離開。
  • 雖然每間公營中學都有兩名學校社工,但學校社工現時的工作量很大。隨着個案量增加,以及各界對學校社工抱有較高期望,學校社工的服務對象不只是學生,還包括學生家長和教師。
  • 在推行融合教育時,政府應為教師、社工和家長提供足夠的資源和支援,並對課程作出所需的調整。
  • 應向學校提供更多財政支援和人力資源,包括更多教師和其他相關專業人士(例如教育心理學家、臨床心理學家和學校社工)。應減少教師和其他專業人士現時的行政職務,使他們能專注處理其核心職務。
  • 學生應有合理的休息、睡眠和遊戲時間,令他們得以健康成長。建議學校轉為半日制,並減少學生的上課時間、家課和考試。亦應為幼稚園提供更多空間,讓學生做運動。
  • 政府可參考其他司法管轄區的經驗,以改善教學方法和學習環境。
  • 在精神健康方面,對教師和學校社工的支援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