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促進兒童愉快學習、健康成長」持份者交流會政府就持份者意見之跟進

評估及課業政策

  • 教育局為學校提供指引,建議學校持續檢視和優化評估及課業政策。在2022年9月公布的《小學教育課程指引》(《小學指引》)(試行版)中建議︰
    • 學校在小一上學期應採用多元化的評估模式,代替以紙筆為主的測驗和考試,並探討將相關措施在其他級別推行的可行性,以減少默書/測驗/考試的頻次(《小學指引》分章五「評估求進」)。在《小學指引》分章六「有效益的課業」分章九「各教育階段的銜接」中亦提供一些運用多元化評估的學校示例,供學校參考和採用。
    • 學校需制定合適的課業政策,以確保課業的布置(包括長假期課業安排)能達至質與量的平衡,亦能為學生創造全人發展空間,例如參與課外活動、發展個人興趣和有足夠的休息時間等。為學校訂定家課量或家課時數的「一刀切」硬指標,難以為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帶來有效益的學習。學校應訂定和執行校本課業政策,按校本情況和學生的學習需要作專業決定(《小學指引》分章六「有效益的課業」)。
    • 教育局每年透過不同的教師專業發展課程,讓校長和教師知悉上述的重點,並提供良好的學校示例以作參考。

學校課程

  • 教育局十分重視學校推行寬廣而均衡的課程,以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教育局已採取多元化措拖,包括提供資源和不同類型的全方位學習活動,以全面支援學校拓寬學生的視野和興趣,以及培養他們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從而照顧學生需要和應對未來的挑戰。
  • 教育局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應用學習課程,照顧他們各種各樣的興趣、能力和抱負。自2021/22學年,高中四個核心科目的優化措施在中四級實施後,學校可透過整體規劃所騰出的課時,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以照顧他們不同的興趣、能力和抱負。

學生的健康發展

  • 教育局一直鼓勵學校採用全校參與的訓輔模式,透過跨界別的專業協作,為學生提供全面而廣泛的支援。
  • 《小學指引》內的不同分章均強調學生均衡發展的重要性。《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亦提出幼稚園教育應以培育幼兒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以及幫助他們養成健康體魄為目的。
  • 推行小學全日制提供較長的上課時間,讓學校可更靈活地編排時間表,把教授核心課程、舉行聯課活動、提供輔導服務、小息和午膳等時間作合適分配,從而在校內培育一個互相關懷而開放的學習文化。
  • 教育局為學校舉辦多元化的學生成長計劃/活動,以歷奇、團隊及解難訓練促進學生的抗逆力,培育他們自律和勇於承擔的態度,建構積極正向的人生觀。「校園‧好精神」 https://mentalhealth.edb.gov.hk/及「家長智Net」https://www.parent.edu.hk/網頁,向學校及家長提供各種有關學生精神健康的資訊及網上資源。
  • 政府為學校家長教師會及不同地區的家長教師會聯會提供資源,以舉辦家校合作及/或家長教育活動,協助家長幫助子女愉快學習和健康成長。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亦有就相關議題舉辦家長講座。一站式家長教育資訊網頁「家長智Net」https://www.parent.edu.hk/提供支援學生身心發展的資訊。政府自2020年6月起開展「正向家長運動」,旨在促進家長建立正向思維,幫助孩子快樂成長。

為有特殊需要兒童提供的支援

  • 優化資源、人手及專業支援服務
    • 由2019/20學年開始,教育局推行一系列融合教育的優化措施,讓公營普通學校有穩定的教師團隊、可靈活調配的額外資源,以及更充分的專業支援,以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這些措施包括:
      • 把「學習支援津貼」推廣至所有公營普通學校;
      • 把「有特殊教育需要非華語學生支援津貼」推廣至有取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華語學生的公營普通學校;
      • 提供職銜為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的額外常額教席;
      • 把「學習支援津貼」的第三層個別津貼額,增至第二層個別津貼額的四倍;
      • 進一步擴展「優化校本教育心理服務」;以及
      • 在公營普通學校開設校本言語治療師職位等。
    • 在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帶領下,學校的學生支援組按學生的個別需要提供分層支援(包括發展他們的社交技巧)。
    • 學校應每年向教育局提交「全校參與」模式推行融合教育的自我評估報告,並在學校報告內闡明學校的融合教育政策、額外資源和支援措施,以及把報告上載到學校網站,供家長和公眾人士參考。為加強家校溝通與合作,學校亦須每學年向家長提供《學生支援摘要》。
    • 教育局建議學校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在學習和評估方面提供適當的調適,並建立有效的渠道讓所有家長和學生獲取特別考試安排的資料。
    • 教育局已優化轉交資料機制和「及早識別和輔導有學習困難的小一學生」計劃,以確保入讀普通小學但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小一學生得到適時支援和及早輔導。為促進支援成效和家校溝通,學校須把「幼小銜接支援概要」的副本給予家長。
  • 優化學校社工服務
    • 自2018/19學年開始,教育局在公營小學及直接資助計劃小學推行「一校一社工」政策,以進一步加強小學的社工及輔導服務。
    • 自2019/20學年開始,社會福利署(社署)於全港460多間中學實行「一校兩社工」措施,並相應增加督導及支援人手,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輔導及小組/活動,以提升青少年的抗壓能力。
    • 為及早識別及支援有福利需要的學前兒童及其家庭,政府在2018/19學年推出為期三年的先導計劃,為全港資助學前單位(包括資助幼兒中心、幼稚園及幼稚園暨幼兒中心)的學前兒童及其家庭,提供社工服務。政府已決定把「學前單位社工服務」恆常化,社署會以地區為本模式分階段推行該服務。在2023/24學年,服務會在四個社署行政區(包括東區及灣仔區、深水埗區、大埔及北區、以及屯門區)首先推出。

升學出路及生涯規劃

  • 政府一直致力推廣職業專才教育,並鼓勵年輕人按自己的能力和興趣選擇升學出路及加入不同行業。
  • 為了讓青年人有更多展現才華的機會,教育局會以「職學聯通、多元發展」的策略,加大力度以多管齊下方式推廣職業專才教育,與傳統學術教育雙軌並行,鼓勵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多元化的學習和就業機會,培育更多掌握應用技能的高質量人才。
  • 政府會優化高中教育的應用學習課程,以促進學生多元發展。為擴闊學生對職場世界的視野,政府已在2022/23學年推出「商校合作計劃 2.0」。

為教師及學校社工提供的支援

  • 教育局定期為教師舉辦學生訓育及輔導證書課程。教育局亦為在職教師提供有系統的培訓課程,以提升他們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專業能力。教育局會按需要為教師和其他學校人員舉辦與特殊教育及融合教育相關的研討會、工作坊和經驗分享會。
  • 教育局網頁http://www.edb.gov.hk/tc/LT_resources提供支援學生學習的學與教資源。不同科目現行的課程架構亦為教師提供彈性,教師可按學生的需要作出調適/剪裁。
  • 教育局已設立「教師陽光專線」,為教師及校長提供電話輔導及適切的支援服務,以協助他們處理工作壓力或個人情緒問題。透過「教師陽光專線」計劃,教育局為教師及校長舉辦壓力管理和促進精神健康的課程。
  • 至於支援學校社工方面,在小學「一校一社工」政策下,學校會獲發「諮詢服務津貼」以購買諮詢、督導或其他支援學校社工的相關服務,例如提供個案諮詢、危機事件緊急支援、定期檢視服務和專業培訓。由2021/22學年開始,社署為中學學校社會工作服務增加支援人手,讓學校社工能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更深入的專業服務。社署亦為不同前線服務類別的社工舉辦預防和處理學生/青少年自殺的工作坊。

康復服務

  • 「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的跨專業團隊包括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言語治療師、臨床/教育心理學家、社工和特殊幼兒工作員。 
  • 正在輪候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的合資格兒童可申請「為輪候資助學前康復服務的兒童提供學習訓練津貼」,盡早獲得由認可服務機構提供的自負盈虧的學前康復服務。

在2019冠狀病毒病下的支援措施

  • 社署於2020年4月完成探討在合適的現有福利設施內為三至六歲的幼兒提供課餘託管服務的可行性研究,並決定分階段重整互助幼兒中心,將其轉型為學前兒童提供課餘託管服務。服務旨在為有需要長時間工作、工作時間不穩定或不規律、有經濟困難及/或社會因素,而未能為他們的學前兒童於課餘時間安排適切照顧的家長或照顧者,提供照顧服務。有需要的家庭可申請費用減免/豁免。
  • 截至2023年2月,已有13間互助幼兒中心完成重整。
  • 為小學學生提供的課餘託管(課託)服務,旨在為一些因工作、尋找工作或其他原因而未能在課後時間照顧子女的家長提供照顧服務。為進一步支援工時較長/不固定及/或需在週末工作的家長,服務已由2014年12月起優化,在加強課託服務下延長平日晚間、週六、週日和學校假期的服務。而在課託服務收費減免計劃下,社署提供全免、半費減免或三分一減免的資助給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兒童參與課託服務。於2022年底,為有需要家庭的兒童所提供的課託服務中心有199間,而加強課託服務中心有40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