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4年度兒童福祉及發展資助計劃
機構名稱 | 計劃名稱 | 計劃目的 | 活動形式 | 目標參加者 |
一年期計劃 (10個) |
啟思教育研究中心 | 童心展翔 「繪」夢未來 | - 提升幼兒的自信心,讓他們有信心在未來有足夠的能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追尋自己的夢想;
- 加強幼兒的決策和解難能力;以及
- 加強幼兒發掘自己卓越領域的能力。
| 故事劇場、工作坊及分享會 | 幼稚園及幼兒中心學生 |
綠想成真(香港)有限公司 | 兒童電車導賞員培訓計劃 | - 透過輕鬆有趣的工作坊並結合課堂理論、戶外考察及電車導賞,訓練兒童成為電車導賞員,激發兒童的潛能、才能和熱誠;
- 透過規劃電車導賞路線,加強兒童的決策、解難、個人表達及組織能力;以及
- 透過電車導賞團提升兒童的滿足感及自信心。
| 工作坊、戶外考察及電車導賞 | 小學生、家長及參與機構的代表 |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 童心‧藝飛翔 | - 提高幼兒自尊心;
- 鼓勵幼兒藉藝術展現他們的潛能、熱誠和才能;以及
- 透過藝術創作加強幼兒的決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藝術行、工作坊及藝術展覽 | 基層家庭父/母及其子女(2至6歲)、老師、公眾、藝術家及藝術團體等 |
嶺南大學STEAM教育及研究中心 | 快樂學童 — 玩樂,溝通,明理 | - 培養及加強兒童、家長和老師對於生命教育(關愛、智慧、堅毅、行動)的理解,幫助他們建立有利心理健康及個人發展的習慣;
- 透過趣味及具啟發性的活動,促進家長和兒童之間的溝通;
- 透過提升家庭成員對人類身心需求的認識,從小培養健康家庭的氣氛;以及
- 提供網上平台,供公眾使用網上生命教育資源及為他們解答疑難。
| 研討會、工作坊、及網上培訓及平台 | 小學及中學學生、家長、老師及公眾 |
愛心工程有限公司 | 維他命N玩樂計劃2.0 | - 透過接觸大自然及遊戲,讓兒童的情緒能夠得到抒發,以達至兒童身心健康的正面發展;
- 提升家長及兒童的親子關係,建立和諧家庭;以及
- 讓公衆更加認識兒童情緒及社交的健康發展的重要性及影響力。
| 體驗營、工作坊及遊戲日 | 小學生及家長 |
香港選擇性緘默症協會有限公司 | 「靜講心聲」計劃 | - 加強家長及教師對選擇性緘默症的認識;
- 幫助學生了解並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 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提升他們對藝術的興趣;
- 加強學生的表達及組織能力;以及
- 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 講座、工作坊及展覽 | 家長、老師及小學生 |
沙田培英中學 | 沙‧培育未來學生領袖訓練計劃 | - 提升帶領活動的兒童的自信心和能力感;
- 加強參與兒童的解難及領導能力;以及
- 鼓勵及幫助兒童加深對身處社區的認識,並關懷社區的需要。
| 培訓工作坊及日營 | 小學及中學學生 |
聖雅各福群會社區發展服務 | 愛伴「童」行計劃 | - 提高兒童安全和自我保護的意識;
- 善用照顧者的經驗,與他人分享照顧兒童的小故事、教養技巧和智慧;以及
- 推廣預防虐兒的資訊,提高社區對兒童「受保護權」的意識。
| 比賽、網上故事分享、展覽、嘉年華及小冊子 | 幼稚園及小學學生、家長/照顧者及公眾 |
康年社會服務處有限公司 | 童「樂」童樂 | - 啟發兒童的音樂及藝術潛能;
- 為兒童提供一個學習樂器及表演的平台,讓他們與別人分享音樂的樂趣,展現自己的才能,從而提升個人自信,並加強他們的解難、表達及組織的能力和技巧;
- 提升兒童對社區的歸屬感,以培養正面價值觀;以及
- 提高公眾聆聽及尊重兒童意見的意識,從而連繫社會各界關注兒童的發展需要。
| 訓練班及表演 | 居於黃大仙、觀塘區低收入家庭6至14歲兒童、家長及公眾 |
遞綠元素有限公司 | 舊衣再造 - 兒童環保手袋設計工作坊 | - 培養兒童的環保意識;
- 透過輕鬆有趣的環保手袋設計工作坊並結合課堂理論、戶外考察及展覽,鼓勵兒童展示自己的權利、潛能、熱誠和才能;
- 透過設計及製作環保手袋,加強兒童的決策、解難、個人表達和組織能力;以及
- 透過展覽展示學習成果,提升兒童的滿足感、自信心及自尊心。
| 工作坊、戶外考察及講座 | 小學生及其家長 |
兩年期計劃 (15個) |
成長希望基金會 | 「故事遊學園」 - 逆境自強篇 | - 培育小學生的讀寫能力發展、口頭表達能力、自信心及抗逆能力;
- 提高小學生對抗逆能力的認知和理解,明白其重要性和好處;以及
- 填補主流教育在提升小學生創意寫作、公開演講及建立抗逆能力方面的主要不足。
| 工作坊及比賽 | 小四至小六學生及公眾 |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顯徑會所 (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 | 兒童展潛能-童樂同行 | - 讓兒童及家長明白兒童有權利主導玩耍和遊戲;
- 讓兒童及家長明白遊戲可促進身心健康與成長需要;以及
- 透過兒童議員義工及學校協作推廣兒童玩樂權益,宣揚親子玩樂時間,促進健康的親子關係。
| 室內及室外小組活動、體育訓練、親子工作坊、同樂日、遊戲日、義工培訓與服務及成果分享日 | 6至11歲兒童及其家庭,以及區內人士 |
DADs Network Limited* | 孩子守護者 | - 提升家長對保護兒童的意識、責任感與辨識潛在危機的警覺性及預防措施;
- 提升兒童對保護身體的認知及認識安全界線的概念,教導他們表達個人思想和感受的技巧;以及
- 喚起公眾對保護兒童身心健康的關注。
| 分享會、藝術及運動工作坊 | 幼稚園高班至初中學生及其家長/照顧者、教育工作者及公眾 |
護苗基金 | 護苗基金 - 中學性教育課程 | - 為中學生灌輸戀愛及性關係的正確價值觀;
- 教導學生在戀愛關係中作出明智的選擇;
- 幫助學生理解性行為的後果;以及
- 幫助學生理解及免於遭受性侵犯。
| 課程及工作坊 | 中學生 |
香港霹靂舞協會有限公司 | 霹靂童樂 | - 推廣運動益處及鼓勵兒童進行有益身心的體育活動;
- 推廣遊戲及運動對兒童健康發展的重要性;以及
- 推廣遊戲及運動在調節情緒、社交發展等各方面所產生的積極作用。
| 工作坊及比賽 | 3至17歲兒童、家長、教育工作者及公眾 |
香港青少年服務處 | 保寶社區教育計劃 | - 提升兒童對危機的意識及學習自我保護的方法;
- 加強兒童對性侵犯的理解及學會有效地保護自己的方法;
- 加強家長對保護兒童的知識;以及
- 推廣愛護兒童訊息及提升公眾對保護兒童的意識。
| 工作坊、互動劇場、出版兒童繪本及流動展覽 | 2至12歲兒童、家長/照顧者及公眾(包括少數族裔及高危家庭群組) |
香港教育協會 | 童你夢飛翔-沙田兒童展才能計劃 | - 鼓勵學童展現他們獨特的潛能、熱誠和才能,讓他們獲得成就感及發揮想像力;
- 讓兒童展示他們的成果,增加與別人溝通的機會,加強自信心及服務社會;以及
- 讓兒童作決策,培養及展現他們面對挑戰的能力。
| 工作坊、義工培訓、義工服務、攤位遊戲及嘉年華 | 8至11歲小學生、家長及公眾 |
凝動香港體育基金有限公司 | 激發!凝動「盒」力運動 | - 教育學生運動的好處並激勵他們養成每天運動的習慣;
- 鼓勵父母參與建立運動習慣的過程,並最終使運動成為家庭的習慣;以及
- 把每天運動的習慣納入學校文化。
| 工具包製作及工作坊 | 小一至小三學生、家長及老師 |
樂施會 | Kid Opinion Leader童聲領袖計劃 | - 透過KOL和劇場培訓,讓基層兒童學習兒童權利、社區連結和科技應用,提升他們的創造力、溝通技巧等並增強自信心;以及
- 為華裔及少數族裔的兒童提供參與活動和交流的機會,提升個人與社區的連結,促進共融和建設能滿足兒童權利及需要的社區。
| 培訓、工作坊、講座及劇場表演 | 9至11歲來自不同族裔背景的小四至小六基層兒童 |
西貢區社區中心 | Hi Kids! 童「里」動「喜」來! | - 提供不同元素的活動,照顧鄉郊兒童的成長需要及其家庭的健康;
- 透過鼓勵參與的家長將已學習的正向管教技巧推廣給鄰里,建立鄉郊互助網絡,以支援家庭照顧者;以及
- 增加鄉郊服務的滲透性,將社區資源帶進鄉郊,及早辨識有需要的兒童及家庭。
| 工作坊、戶外活動、義工服務、嘉許計劃、培訓、網上分享平台、嘉年華及比賽 | 居於西貢鄉郊的1至13歲兒童及其家長,以及公眾 |
香港小童群益會 | JCE香港小特首計劃2024-2025 | - 提升對維護兒童福祉的認知,明白其重要性及好處;
- 推廣讓兒童在家庭、學校及社會層面參與決策的過程;
- 讓兒童掌握知識及技巧以倡議兒童的權利;以及
- 對政策改變發揮影響力,確保能更好保護及尊重兒童的權利,使香港成為一個兒童友善的城市。
| 訓練營、小組聚會、社區探訪、發佈會、義工服務及社區教育 | 小五至中三學生、持份者及公眾 |
救世軍大埔青少年綜合服務 | 童心聽.家Fun享計劃 | - 提升育有特殊教育需要子女的父母的抗逆能力;
- 增強育有特殊教育需要子女的家庭的社區網絡連繫;
- 提升育有特殊教育需要子女的家長的育兒親職知識;
- 為育有特殊教育需要子女的家庭提供資源和支援;以及
- 提升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童的社交及情感能力。
| 體驗式學習活動,設計及製作桌上遊戲、工作坊、親子活動、小組分享、宿營、日營及計劃分享會暨社區遊戲日 | 6至24歲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青少年、兒童及其家長,以及社區人士 |
明光社 | 「愛.童行」:畫出彩虹 | - 正視學童的精神健康需要;
- 讓有需要及困難的學童發展個人潛能和增強抗逆能力;以及
- 透過參與繪本創作及戶外探索,增強自信,教導孩子不要因困境成為阻礙,發揮潛能,加強親子關係。
| 工作坊、製作繪本故事書、短片/動畫及戶外探索 | 基層家庭、幼稚園至小學學生、老師、社工、家長及公眾 |
仁濟醫院社會服務部 | 動起來!荃仁運動 | - 招募受生活空間不足影響的兒童參與,透過建立恆常運動的習慣,走出困境,建立正向人生;以及
- 以SMARTS原則(具體、可衡量、着眼行動、可實現、適時及自主)讓兒童設定訓練目標,務求以數據化的訓練方式提升兒童的健康發展。
| 宿營、訓練、工作坊、體驗日及典禮 | 8至14歲的兒童、小學及中學學生、家長/照顧者及公眾 |
耀中幼教學院有限公司 | 守護天使 (GAP):加強群體對兒童保護的認識 | - 為少數族裔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的照顧者建立一套照顧者友善的保護兒童課程;
- 透過適當發展及特意制訂的課程及小組分享,為照顧者提供學習保護兒童的渠道;以及
- 提供機會予照顧者應用新學到的保護兒童概念。
| 工作坊、小組討論、自由遊戲小組及海報設計 | 3至8歲的少數族裔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的照顧者 |
* 只有英文機構名稱
備注:上述資料來自獲資助機構的計劃建議書,有關機構可能會因應實際情況而就部分活動作出調整。